第(3/3)页 杨若晴站在不远处,静静看着徐元明和杨华梅在那做生意。 一炷香的功夫,几乎都卖出七八只烤鸭,另外还有一些油炸的花生米啊,小鱼干啊之类的附带商品。 “姑奶奶家的生意真不赖,要是每天都是这样,流水肯定可观。”兴旺站在杨若晴身后,也跟着一块儿观察了好久,发出这样的感慨。 杨若晴说:“那不可能,每天的客流量高峰应该就是早上这一波。” “白天其他时候,能卖出三五只都算不错了。” “而且,如果当天的烤鸭有剩余,这个天气又热,亏损的都是他们自己的。” 只要稍微搁浅了三五只没卖出去,那今天这一天就是白赚。 鸭子要成本,铺子要租金,烤的过程也要各种成本…… 没有冰箱,没有空调,开业没多久就迎来气温的攀升,尤其最近这两个月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食材根本就储存不住。 这段时间,他们两口子估计操心。 要不,怎么两人都明显瘦了一大圈呢? 上个月杨华梅带着孩子们住在长坪村的娘家,那会子还养的白白胖胖的。这才一个月不见,整个人明显瘦了10斤左右,下巴都尖了…… “走吧,我们过去看看。” “是,夫人!” 十平米不到的小铺子里,温度比外面热了好几度都不止。 为啥呢? 因为这里面放着一口吊炉,吊炉里生着火,围着吊炉一圈,用特制的铁钩钩住了一只只烤鸭,正在接受碳火的炙烤。 鸭皮在高温下,一点点变得焦黄焦脆,黄颜色的鸭油源源不断从鸭皮里炙烤出来,冒出诱人的香味。 “滋啦!” 点点滴滴的鸭油掉落到火里,无疑是火上浇油,火苗越发的活跃。 徐元明正在火炉那边伺弄半生不熟的鸭子,不时将调料往鸭身上细细刷一遍。 杨华梅则在砧板这边擦拭,保证操作台的干净整洁,这样能让前来买鸭子的顾客一眼看到,好感倍增。 因为有些东西是眼不见为净的,不管私底下如何,至少表面工作要做好,给顾客一个心理上的暗示,那就是我家东西干净,卫生,吃的放心。 第(3/3)页